讀羅素(2022.05.12)

春日午后

墨綠的光影

讀完羅素

海上的聖誕節

聽雨

一盞

昏黃的桌燈

時間

靜靜流逝

淅瀝淅瀝

W.

2022–5-12

瘟疫蔓延時 (發表於facebook.)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
聖誕節在海上

事隔35年

不同的心境:

⋯⋯⋯⋯

(2022.05.15)

前天寫了

幾行短句

順手貼出羅素的文章

〈聖誕節在海上〉

但只附他英文的原作。

隨後友人反映

對英文的字義 有些困惑

我索性

自己花了一點時間

把它譯成中文。

羅素的英文

有他特殊的風格

簡潔、深刻、理路清晰

而且優美。

藉由翻譯

我來回品嚐他的文字

也是一種享受。

大家不妨對照

日前貼出的英文。

讀讀我的中譯。

但記得細讀文末譯註A。

「⋯⋯⋯

⋯⋯⋯⋯

時間,他們說,會使人變得成熟。但我不以為然。時間只會使人變得害怕,而[害怕或] 恐懼使人易於妥協。又因為妥恊,所以他努力表現出:讓別人以為是成熟的樣子。

同時恐懼興起一種與人親近的需求,藉由接近他人的溫暖,讓自己遠離冰冷世界的淒涼。

當我提到恐懼,我指的不只是個人的恐懼:亦即,不只是對死亡的恐懼、對自己的衰弱、貧窮、或任何這類世俗的所謂不幸。

我在想的是「形而上的恐懼」(metaphysical fear),是某些主要邪惡潛入靈魂深處的經驗,所引起的一種恐懼,而這邪惡,恰恰是生命難以拒絕的:包含朋友的背叛、摯愛的人死亡;還有,普通人性中潛藏的殘酷。

從最後一次在大西洋海上,度過聖誕節以來,35年中,這些主要邪惡的經驗,已經改變了我對待生命的潛意識特徵。固然,堅持[不從衆]一個人佇立於世,仍然是一種道德上的功課,但已經不再像年輕時那樣,有一種探險式的愉悅。

35年後的我,需要孩子們的陪伴、需要一家人聚在火爐邊的溫暖;也需要讓自己屬於一個偉大國家的精神支持,需要這個國家仍然擁有歷史的延續。

這只是平凡人的快樂,只是多數中年人想在聖誕節擁有的快樂。這種快樂是不分哲學家,還是一般人的;正好相反,就是因為它本身的平凡,才能紓解(哲學家)幽暗的孤寂。

在海上過聖誕節,年輕時曾經是一種愉悅的探險,如今只剩辛苦,因為它象徵一個人屹立的寂寞:用自己的判斷面對世界,而不附從衆人的判斷。憂傷之情,在這種狀態下,自是不可避免,卻也不能逃離。

不過,在另一方面,我還必須作點註解。家庭的樂趣,就像所有溫柔的歡愉,會軟化意志、瓦解勇氣。傳統聖誕節屋內的溫馨,是美好的,不過海上吹來的南風,升起的朝陽,與水平線上的自由,也同樣美好。它們之美,不能被世俗的愚蠢與邪惡[譯註A] 削弱,相反的,是這種美,對於已屆中年,猶跌跌撞撞[堅持不放]的理想,給予支撐的力量。

Bertrand Russell,

1931, 12月25」

/黃武雄 2022-5-15

[譯註A]

羅素所說的愚蠢與邪惡,尤指無知的愛國主義與殘酷的發動戰爭。請細讀《羅素自傳》。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投入反戰,提倡和平主義,與暴民衝突,並因此下獄。

但1930年代,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,希特勒與墨索里尼崛起,他則極力反對納粹,反對極權主義與種族浄化。他主張英美參戰,對抗軸心國,以拯救無辜生命與文明。很多人以訛傳訛,把他堅決的和平主義扭曲。

羅素令人感動的另一事蹟,是1920年訪蘇歸來,便公開反對蘇俄走上極權主義。這在當時歐洲的公共知識份子中是極其難得的異數。

作為一個蜚聲國際的哲學家,與政治行動者,他特立獨行的故事,很值得關注:包括在宗教、婚姻與道德、自由教育、婦女參政、反童工、人道關懷、⋯等等議題上,盡皆走在第一線。

上文許多字句,只有了解羅素一生的事蹟,才能體會其深義。

發表留言